生态所周围的地方

来沈阳已经四年了,在生态所也都三年了,硕士同学早已毕业,而博士阶段,每一个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很少有时间相互交流,好像根本就没有同学,可能这就是长大吧。好啦,搞的有点伤感了,这篇文章的初衷是为了介绍生态所周围那些给人带来欢乐的地方的,所以,还是按活跃的来说吧。先上图,咱们来个按图索骥。

生态所周围好玩的地方  吃,蓝色小旗;  玩,红色小旗;  购物,紫色小旗

尽管我不是个吃货,但还是先从吃说起吧。生态所的小食堂,真是令人不胜其烦,尤其是早饭,总是那几个咸菜,至今还不能适应。午饭,倒是挺好的,家常豆腐是我最喜欢的,但是总不能高兴太早,因为要想吃到午饭必须耐得住排队的长龙以及阿姨那缓慢的打菜速度,每次都可谓是对耐力的一种考验。到了晚饭,要是去食堂,总会体会到研究所人少的那种冷清,而这时候食堂的菜的种类也相当稀少,比中午要少好多。这时候,总是更喜欢去外面吃饭。吃饭的时光,让我知道了周围这些好多地方,下面一一说来(地图中蓝色小旗,由上到下,由左到右)。

  • 手擀面(小南街与文艺路的交叉口)

首次,去这家店,可谓误打误撞。那天,本来跟组里的原师兄、邢师兄要去火烧店的,结果那家店没有开门,最后就来这家店了。不得不说,这家店很小,一看就是那种小作坊式的。不过,不过,我认为小店一般都有自己的特点,这家店也是这样。面做得相当地道,关键是店主是东北人,能做成这样挺神奇的。虽然有点小,面做的还不错,也算实惠,就乐意照顾一下他的生意。后来,就有不时去吃。到硕士快毕业那段,介绍给同学们去吃,大家觉得还不错,相继又去了好多次。只是后来发现,越来越不实惠了,吃不饱了,就不再去了。到现在,吃饭好像根本都想不起它来了。

手擀面

  • 兰州牛肉面(文艺路上,建行旁边)

这家店原本在小南街上,手擀面对面的,也是那种不大的店,适合三五个人去吃,记得2012年刚从北京回来时,经常去他们家吃。后来,搬到了文艺路上,又涨了价,去的次数就少了。

兰州牛肉面

  • 砂锅麻辣烫(文艺路,大润发超市旁边)

这家店是猴子同学介绍的,麻辣烫够辣,麻油更麻,又在超市旁边,所以比较常去。我最新欢他们家的砂锅龙须面,有时候龙须面还得加量。

砂锅麻辣烫

  • 陕西肉夹馍(文艺路)

超超同学介绍我们去的这家店,肉夹馍真心不错,有肥瘦和瘦肉两种,尽管瘦肉的要贵些,但肥瘦的倒是更好吃点。主食我喜欢吃油泼面,感觉那油香简直是裹住了面条,吃起来特别的香。加上有个晏同学是陕西人,所以毕业那段,同学们一块去了好多次,可谓一有机会就去。尽管有点远,可毕业的时候,不正是远的才要去的吗?PS:这家店要超过大润发店,在大润发店对面那边。

  • 旋转小火锅(文艺路与大南街的交叉口)

旋转小火锅,是去年潘同学推荐的,这个要不是有人推荐,真心感觉找不到,太远了。这里菜的种类很多,来回转着,看着都是一种享受。口味好,一串只要一块钱,吃的时候不用心疼,可以敞开胃,大快朵颐。其实,每次我都要吃二十多串的样子,反而比在其他店里要花的多一些。

旋转小火锅

  • 周记盒饭&胖姐盒饭

好吧,它们是我一个人又不愿挤食堂的时候经常去吃的两个地方。周记盒饭,在西门五爱街那边,一个推车的大姐在买,曾经连着吃了一星期的时间。胖姐盒饭,比周记盒饭开始的要晚,男老板据说曾经是星级大厨,尽管店里有他跟什么美食协会官员的合影,但这年头到处都是这个,真伪无法考证。然而,男老板的确很爱说话,也挺幽默,因为这个原因我才更愿意去他那边。

  • 大胡子家(五爱街)

这家店的名字都记不太清了,老板蓄了很有个性的胡子,所以我昵称为大胡子家。这个是原师兄跟邢师兄带着我去吃的,他们家主要的对象是对面二中的学生。老板和老板娘人真心的好,每次去了都能跟你唠些嗑,有回到家的感觉。只是他们家的口味太东北了,各种米饭,而我却是个爱吃面的人。如果他们家能作出好吃的面来,我愿天天去他们家吃,照顾他们的生意,可这也只能是我的期望而已。后来,就依依不舍的这样离开了。

  • 郑记刀削面(文化路)

这家店装修蛮合我的品味的、干净。每次在这里吃饭可以点个小菜,总有一种小资的情调。只是这里的面是很粗的那种,后来感觉总是有点不太熟,而且面仿佛是提前做好的,吃的时候总有些凉。不愿费事跟老板说,尽管跟老板很熟,但也不愿那么直接跟他说这种事,后来就去的比较少了。

  • 李记川菜馆(文化路)

如果说上面的几家都是家常便饭的那种,比较适合熟人之间,那么这家就有点上档次了,可以点一些菜,但又不至于太贵,比较适合学生族。再加上距所较近,所以有同学来了,同学们聚会了,去他们家较多。PS:这家老板娘人挺好的,次吃完饭,只要你要都会送一瓶饮料。有次手机拉在那里回去找,老板娘依然还给了我。不过,刚开始还故意逗我说没看到。

  • 悦悦快餐店(文化路)

这家忘了在地图上标记了,百度地图太烂了,标记都不能保存,要是添加新标记必须所有的重新来一遍。不想太麻烦了,这个就等需要更改的多了的时候,一块更新吧。店就在所正门对面,我跟舍友刘同学两个人改善的时候经常去。

  • 沙县小吃(文化路,未标记在地图上)

沙县小吃是在2014年开的,它们家的面还做的地道的,喜欢面的我自然要少不了多来几次。写到这里,突然想到沙县小吃,不应该是南方的吗?潜意识当中,认为只有北方人才能把面做好。于是,百度了一下,发现原来沙县小吃真是博大精深啊,虽然来于南方,却与中原黄河流域汉族食文化密切相关。

  • 药科大学食堂四楼

我们的研究所食堂太小了,药科大学的食堂仿佛成了我跟刘同学的第二食堂。尽管有点远,可是忙了一天刚好可以走走。我特别喜欢四楼,喜欢那里的刀削面和油炸豆腐。

  • 彤德莱(五爱街)

彤德莱,是我刚来沈阳的时候吃火锅经常去的地方。那时候,组里学生的聚会、跟同学聚会吃火锅经常来这里,这里的糖蒜也算一绝。不过,这也是所有吃饭的地方当中消费最高的一个。

  • 八里香特色骨头馆(文萃路)

郝老师带着我们去的,时间大概是4、5月份,说是一块去喝啤酒。当时,我们好几个学生风风火火的跟在后面,傍晚沈阳的大风刮着,颇有些带头大哥领着一众小弟的感觉。在八里香特色骨头馆,当然最有特色的就是他们家的大骨头,真香。不过,好东西也不能多吃,每一次最多只能吃两个,再多一般人都会感觉油腻的不行。之后,每当嘴馋了,就想起去大骨头试试,尽管有些远,可还是跟组里的师弟师妹以及硕士班的同学去了好几次。好吧,前天(4月17日)组里的同学一块过去发现这家店里的所有女性态度都不好,可能是这家店的生意太好了吧。六个人过去,只让我们坐在快要坐满的那间屋子。男老板已经说可以换到隔壁屋了,女老板硬要说那边预定出去了,去那边一会儿还得换座等等,磨磨唧唧地就是不让我们去另一间屋子。最后,本来是四个人坐的桌子,六个人来坐在那满满的一屋子中显得更是分外拥挤。期间,点菜,老板各种不热情、各种听不见。从坐下开始要的茶水,到最后都没送上来。最后,付账时问老板怎么搞的,饭都吃完了,还没见水烧开,女老板才勉强说,今天饮水机刚坏……晕啊。

八里香特色骨头馆

  • 豫乐面馆(文萃路)

豫乐面馆,就在八里香特色大骨头对面,不过,发现它可比八里香特色大骨头馆要晚的多,话说是冯同学带我们去的。豫乐面食馆,是家河南面馆,这家店的面食还真有点河南味,面食有大骨的和羊汤的两种。作为河南人,的的确确光顾了好几次。 豫乐面馆

我说的玩简直是弱爆了,就是台球、电影和唱歌。无论如何,在非常非常不擅长唱歌的人当中,我的歌也是“弱爆”了。

  • 台球厅(文艺路与大南街的交叉口)

台球厅,要比旋转小火锅(上面提到的)再远一点。来这里,玩台球本来是组里的师弟老贾带我们来的,当时团购便宜(大概六七元一个小时)又消遣。可是,后来有一次都团购好了来这里却发现店却黄了。不想白跑一趟,就去了附近的另一家,虽然不能团购,倒也不贵(刚开始10元一小时,到2015年涨到了12元一小时)。就这样这家店成了我们以后没事可玩又想玩时常光顾的地方。

  • 午夜时尚(文化路与大南街交汇的地方)

好吧,这是个练歌房。作为一个五音不全又执拗地认为要时刻低调的我(擅长的事情要是让别人知道都会觉得尴尬的我,对自己不会的东西更是会藏着掖着不让人知道了。尽管会时常意识到这可能非常不对,但从没试图找办法去确认对错更没有想过怎么改正。其实,我内心里还是有蛮多类似这样的尽管知道十分可能不对可却又不知道怎么改正的想法)是不会去练歌房的,或者是会躲着它的。对于这里,只是跟组里的人一块来过几次。每次来这里仿佛都是在完成任务,别人唱完歌是心情舒畅的,而我仿佛经历了一场煎熬。

  • 华臣影城(南塔店,文化路)

电影对于我来说应该算是比较奢侈的东西。最早的电影印象,就是在村里或者学校会拉白色幕布的那种。大家去看近的还会自己搬个凳子,远了就会站着看一两个小时,或者找个柴火垛靠着看一晚。半夜才能回到家,时间虽然很晚,但当时心情却格外激动。我依旧有印象的早期电影是《我的兄弟姐妹》,当时认识并记得的演员只有梁咏琪,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还有其他很出名的演员,出演爸爸的崔健,哥哥的姜武。这部电影是在灵井上初中的时候,在学校集体看。当时就赚足了我的同情心和眼泪,后来每次看都会有次类似或强或弱的感动,对年少的哥哥哭着把弟弟妹妹送人时的辛酸最为感动。说实话,这类电影总会吸引我,有空我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这些电影也放到博客上。第一次去电影院是跟同村的永峰去的,记得是是在许昌的银河影都。只记得当时就像去所有陌生的地方那种局促,却记不得当时看得是什么了。华臣影院应该是电影融入我生活的开始。

  • 耀莱成龙影院(青年大街)

耀莱成龙影院要比华臣影城里我们远一些,但是团购后不会每次另加钱,所以去看电影,反而在这里的多一些。

购物

  • 大润发(文艺路)

大润发,是我逛超市最喜欢去的地方。文艺路,相比文化路要偏僻,或者说寂静,这条路又有各种吃的地方(如上文所述)。此外,这里购物的人够多却不拥挤,更有那种逛超市的感觉。综上种种,在沈阳逛超市对我来说简直默认就是去大润发。

  • 家乐福(文化路与青年大街交汇处)

家乐福,是我在沈阳去的第一个超市。记得当时硕士复试的时候就是从这里给班里的男生们带的辣白菜。说起第一次去超市,还记得我在许昌上高中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去胖东来(劳动路点),因为手里拿的有东西却不会用自动柜存包。当时的自己十分怯懦(说的不好听点,可以叫做窝囊。以前,我从来没觉得这是种不好的品质,甚至以为这样内敛含蓄才是美。最近,我认为自己十分有必要改正,因为上面的想法是错的,怯懦也根本不是内敛含蓄,更不是美。现在,我甚至想到了来制作勇敢表来改变自己。我希望自己能彻底改变自己,但我想这种东西可能会永远存在我的身上。即便是在将来我真的变得像我认为的那样勇敢了,怯懦也许只是藏在了我没有意识到的地方。)最终在店门前徘徊了半天也不敢问别人和服务员,只好遗憾地什么也没买就离开了。不过,来大润发,逛超市还给我了另外一个感觉:怎么在这里的服务员全是大妈级别的,这跟我在家里(许昌)和学校(长沙)那里完全不同。

  • 华润万家(文化路与大南街交汇处)

华润万家,是我最逛超市去的最少的地方,简直是算是三个逛超市中的鸡肋。尽管华润也算是大企业,甚至它们家还经常搞促销活动。人就是这么奇怪,不愿去就是不愿去,完全没来由,就像喜欢跟不喜欢的原因那样,我们经常说不清楚,但就是知道不喜欢。

后记

写这篇博客,不得不吐槽一下百度地图有点店大欺客的感觉。貌似以前,还可以创建自己的地图。写这篇博客的时候,地图上的标识再也不能被自己收藏,甚至根本不能登录自己的账号,只有类似广告推广的那种,默认的截图也只能截百度地图上原有的东西而不能带自己的标识。记得在Google maps就能轻松建立自己的地图,现在Google maps不能用了,百度地图就成这样了,也不知道这是否真的存在因果关系。总觉得Google退出中国了,百度就可赚更多的钱了。鉴于麻烦的百度地图功能,所以文中几个未标记的店只能等以后来次大更新了。

持续更新中……

Previous     Next Xu Kuang /
Published under (CC) BY-NC-SA in categories 生活篇  tagged with 美食  娱乐